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船厂资讯 >> 正文
金海重工突破造船水平“天花板”
  http://www.marine114.cn 2015/4/13 17:51:30 来源:中国船舶产品采购网  

    从成立之日起,金海重工一次次创造着浙江造船吨位的记录。而如今,金海重工为实现质量效益竞争优势的目标,以精细化造船为手段,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,一次次突破着浙江船舶制造水平的“天花板”。“造船就像搭积木,怎么把数百块积木,用最快的速度、最准的精度搭起来,就是造船企业制造水平的体现。”
    4月9日,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长涂基地总监桑彤对记者说,精细化造船直白地说,就是用更快的速度、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成本,把“积木”搭起来。
数百米长巨轮毫厘必究
    当天下午,在金海重工5号船坞,一块数十米长宽的巨大分段,被800吨级龙门吊吊起并定位到首制8800标箱集装箱船上。
    让记者惊讶的是,如此巨大的分段,在合拢时其接合部几乎看不出一丝缝隙,其余量精确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,相当于完成了一台工厂里的“脑科手术”。
    在造船行业,这一工艺被称为无余量合拢,即分段合拢时不再需要切割打磨,这是考量企业精细化造船的一个重要标准,如今金海重工的这一制造工艺已经愈来愈成熟,在国内造船企业中达到了一流水准。“搭载时想实现无余量合拢,需要分段在设计到加工制造的过程中,全部实现高精度控制,一旦其中一道关没把严,就前功尽弃。”金海重工搭载部副总经理刘宝峰告诉记者,无余量合拢工艺的成熟,正是企业整个生产链中精细化造船水平的体现。
    而无余量合拢工艺的发展,也成为了金海重工提高造船效益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、缩短造船周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。 就在去年年底的生产高潮中,刘宝峰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次“金海奇迹”,在实现公司首制8800箱集装箱船半船起浮节点过程中,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完了该船的半船起浮,确保了另外1艘32万吨原油轮的顺利出坞。“除了工人加班加点,无余量合拢工艺的成熟,也是缩短工期的重要关键点。”刘宝峰说。
生产计划细化到每一天
    金海重工生产运行部计划室经理严坤的办公桌上,放着一大叠单子,单子上记录的是每一条在建船舶,每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量,细化到了每一个分段的涂装、焊前焊后检验等。“以前我们的生产计划安排,是以每一个节点为基础,现在我们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,从年度细分到季度、月度,最后到每周、每天。”严坤说,这对企业控制船舶制造周期,提高效率,有很大的推动。
    在纵向上,金海重工通过细化工作计划,加强了对生产流程的把控。而在横向上,金海重工则通过生产区域划分,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管理。“我们划分了长涂、江南山两个造船基地,在造船基地里又划分了多个生产区域,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。”桑彤说,这厘清了生产过程中的职责,让管理更加科学规范。
    数字化开启制造水平再升级
    “通过数字化造船管理平台,每一个中间产品从设计需求,到采购、仓储、按计划生产的全过程,都能一清二楚地看到。”
    在金海重工总部大楼,信息技术部规划与系统应用室经理马强,兴奋地向记者描述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。
    从当初相对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模式,到如今精细化生产管理模式,金海重工完成了制造管理水平的一次升级,而如今金海重工正筹谋着第二次升级,这就是全面实现数字化造船。“船舶建造过程是典型的跨组织复杂项目并行协同的过程,如何提高效率、控制成本,信息化建设是必须走的一条路。”马强说。
    去年开始,金海重工的数字化造船,已经从理念走到了实际运作上来。但数字化造船,是横亘在国内造船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,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数字化造船系统,而国外系统又有些“水土不服”。
    “只有符合船舶企业特点的‘接地气’的系统,才能针对业务现状进行柔性支撑,同时系统要具备开放性的架构,支持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实施,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专业化的实施团队。”马强说,而到今年年底前,数字化造船管理平台将实现更多业务全面的协同和整理。
金海重工闯出品牌路
    在首制32万吨原油轮交付运行后,船东方对金海重工首制船高质量标准,竖起大拇指。“金海重工作为一家商用产品制造商,注重的是产品在业界内的口碑,这是企业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依托。”桑彤说。“重点项目检验合格率90%、无损探伤合格率85%、顾客满意率92%。”
    在金海重工品质保证部总经理黄翔的办公室,企业品质目标的标语显眼地挂在墙上。这个在国内船舶行业中,处于较高水品的标准,金海重工已经达到。“为实现品质标准,我们对所有流程进行规范并不断升级。此外,我们还通过自检、互检、工检三道关,牢牢把住‘质量关’。”黄翔说。
    以精细化造船工艺,制造高质量产品,在造船、航运业界内赢得口碑,实现从“金海产品”到“金海品牌”的升级,已成为了金海重工这艘“巨轮”远航的方向。
记者感言
    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,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,以应对产业的变革和国际竞争,这需要的是其制造水平的不断升级。
    在遭遇行业低谷后,金海重工在步履维艰中,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步伐。通过走精细化造船的道路,不断对生产流程、工艺和管理方式“动刀”,在成本控制、质量把控、造船周期上有了新的突破,实现了制造水平的升级。如今,该公司又把目光瞄准信息化造船,期待实现制造水平的再次升级。 不久前,国家发布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,提出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三大转变。我县的制造业企业应该遵循这一发展方向,在转型升级上永不停步,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“笑傲江湖”。

最新供应信息 最新求购信息
[供应] 100KN船用电动绞车交付船厂.. [6-30]
[供应] 金顺锚机50KN液压绞车交付船.. [6-30]
[供应] 15KN防爆电动锚机 [6-23]
[供应] 5KN船用手动绞盘开发成功!.. [6-23]
[供应] 船用空气瓶、氮气罐、压力水.. [6-20]
[供应] 船用红色闪光信号 [6-3]
[采购] 热水循环泵(船用) [2-24]
[采购] 需要大批量船用电缆 [1-25]
[采购] 10000到17000吨集装船.. [1-25]
[采购] 求购船用固定式伸臂起重机 [12-21]
跟帖区
我来说两句
 站内搜索
 每日推荐
 产品推荐
6台15KN防爆电动锚机..
5KN船用手动绞盘
5KN船用手动绞盘
E-100船载卫星天线..
 企业动态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合作 | 付款方式 | 使用帮助 中国船舶产品采购网热线电话:18811529085 欢迎批评指正
中国船舶产品采购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6-2022 www.marine114.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.
mailto:support@marine114.com  综合服务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市场合作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 代理加盟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船舶行业QQ群: 78238772

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:京ICP备2021003514号-1